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微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1月27日在重庆市忠县就重庆等多地深化医改典型经验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新闻网络处副处长
成义
各位媒体朋友,日本XXXXX黄区免费看各位嘉宾,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重庆市忠县举办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的主题是介绍深化医改典型经验。大家都知道,新一轮的医改以来,我们坚持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卫生健康事业稳步发展,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国务院办公厅近期的通报对相关的典型经验和做法给予了表扬,本场发布会我们请在座的嘉宾系统全面地介绍这些医改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并且回答大家的问题。希望通过各位媒体记者的报道,把这些经验、做法更大范围地推广,让更多的地方借鉴,惠及更多群众。下面我们开发布会,首先我介绍台上的嘉宾,他们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改司监察专员姚建红同志、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林同志、重庆市忠县人民政府县长江夏同志、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区长李哲同志、河南省焦作市政协副主席陈湘同志、青海省海东市副市长袁波同志、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副市长钱秀梅同志。
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新闻网络处的成义,本场发布会的流程是请七位嘉宾分别介绍有关情况,然后一起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首先按照会议的议程,我们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改司姚建红专员介绍全国医改的总体情况,大家欢迎。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监察专员
姚建红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借本场发布会的机会,我首先代表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向长期关心、支持卫生健康和医改工作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伟大号召,对深化医改作出系统部署。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补短板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设计、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制定和推动出台医改重大政策文件,基本搭建起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主体框架,18处破外女出血在线医改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明显增强。同时,注重督察督办,狠抓落实见效,推动深化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一是分级诊疗制度正在形成。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为目标,以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为抓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服务能力。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医联体建设规范推进,目前所有的三级公立医院均参与了医联体建设,形成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4种模式。远程医疗服务逐步推广,一些医疗机构开展不同形式的远程医疗服务,重点覆盖了国家级贫困县和边远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稳步实施,组建家庭医生团队35.6万余个,推动基层服务模式由间断性服务逐步转变为连续性、责任式的健康管理。配套支持政策不断完善,提高基层门诊医保报销比例,对转诊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落实长处方、延伸处方,加强基层与上级医院药品衔接。
二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在试点先行、探索创新的基础上,2017年9月,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综合改革并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公益属性明显强化,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补偿机制更加科学合理,对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多数省份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80%,政府补助补偿10%,医院内部消化10%。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调动,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目前试点范围已扩大到所有城市,全国面上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重由2010年的28%提高到2017年的36%。积极探索人事编制制度改革。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持续加强,强化行业党建工作指导,调查显示全国1.2万家公立医院内设机构基层党组织约6万多个,86%三级医院的院级党组织为党委,性猛交╳xxx乱大交83.7%的院长是中共党员。医院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组织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探索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落实总会计师制度,提高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同时积极发展社会办医。
三是全民医保制度逐步健全。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率稳固在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8年的490元,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50%和70%左右。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基本整合,实现统一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等。推动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截至2018年9月底,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达13995家,累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06.3万人次。医疗费用256.1亿元,基金支付比例为58.6%。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2017年大病患者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基础上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左右,五年多来累计超过1700万人次受益。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全面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发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推进,大部分统筹地区开展了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支付方式改革,超过200个城市实行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达到100个以上,实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改革试点,同步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健康扶贫工程深入实施,开展“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按照“四定两加强”(定临床路径、定救治医院、定单病种费用、定报销比例,加强救治管理、加强责任落实),对建档立卡贫困患者落实倾斜性医保政策,实行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将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以上。
四是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日益完善。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不断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审评审批制度更加完善,鼓励药品和医疗器械创新,完善药品境外临床实验数据技术指导原则。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药品价格改革持续深化,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建立市场主导的价格形成新机制。实行进口药品零关税,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青草推动下调抗癌药的采购价格。开展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在对39种专利药品和独家生产药品开展谈判(平均降价50%左右)的基础上,又对17种抗癌药开展医保准入国家谈判,平均降幅达56.7%。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降低群众药费负担。短缺药品供应得到保障,建立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确定500多个短缺药品监测哨点,梳理139种临床易短缺药品清单,绝大部分已恢复生产供应。加大儿童用药保障,将70余个儿童适宜品规纳入鼓励研发申报清单。药品流通环节日趋规范,在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和200个试点城市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从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各开一次发票),促进加价环节透明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更加健全。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已经出台,并印发了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数量由原来的520种增加到685种,基本覆盖临床主要疾病病种,更好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推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药品临床使用更加合理,推动医院总药师工作,大力推广处方点评,实施遏制细菌耐药行动,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近50%。
五是综合监管制度加快建立。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健全综合监管体系。全行业综合监管逐步推开,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各地各部门正在推动意见的落实。同时,持续实施国家监督抽查计划,逐步扩大公共场所卫生、医疗卫生、学校卫生等国家监督抽检比例,严格查处违法案件。“双随机一公开”机制更加完善,建立黑名单制度,亚洲欧美精品AAAAAA片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及时公开抽查结果,推进社会参与监督,重点强化医药质量和医疗卫生服务行为监管。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强化,逐步扩大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监督检查覆盖面,2017年监督检查87万余家医疗卫生单位,覆盖率超过80%。信息化手段得到充分运用,加快推进医保智能监控,已有超过90%的统筹地区开展了医保对医疗服务的智能监控,逐步实现对门诊、住院、购药等各类医疗服务行为的全面监控。
六是相关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至55元,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提质扩面。医教协同深化医学人才培养,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使用激励措施,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有全科医生25.3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1.81人。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突出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政策导向,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药品供应保障、医疗保障结算、医学教育和科普、人工智能应用等服务领域融合发展,目前“互联网+医疗健康”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坚持改革与改善并重,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就医难题,积极改善医疗服务,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促进水平,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总的看,医药卫生领域关联性、标志性改革全面启动,普惠型、兜底型民生建设相继推开,我国多项主要健康指标已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实现“一升两降”,即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4.83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10年的30/10万降为2017年的19.6/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10年的13.1‰降为2017年的6.8‰,用较少的投入取得较高的健康绩效。世卫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发布报告认为,中国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方面迅速迈进,给丰满少妇按摩到高潮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更加均衡。在全球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公布的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可及性和质量”排行榜中,中国被认为是医疗事业发展迅速,医疗质量不断提升,全球进步最大的5个国家之一。
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卫生健康领域深化改革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仍然有一些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一些地方推进改革力度不够,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要相比还有差距。
8月27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召开2018年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强调要敢触动利益,敢啃“硬骨头”,持续加大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力度,努力在降低虚高药价、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基本医保和分级诊疗制度、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孙春兰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对下一步医改重点任务进行全面部署,对组织实施和推动改革任务落实作出具体安排,明确要求坚持以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为统领,加强健康促进,坚持“三医”联动,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深化医改2018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50项具体工作,各地正在积极落实中。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医院管理,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投入保障可持续、健康事业得发展。
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新闻网络处副处长
成义
下面有请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林介绍重庆市医改典型经验做法。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周林
各位媒体朋友:首先感谢各位嘉宾、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我们重庆卫生健康事业的支持和关心,重庆市在深化医改方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倾情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让群众拥有更好医疗健康服务”目标,亚洲Av无码专区色爱天堂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体的做法和成效我们从五个方面给大家作个介绍。一、坚持“一把手”抓改革,加强医改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将医改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专项。市委书记陈敏尔多次专题研究医改工作并作出批示,市长唐良智任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各区县全部由党政“一把手”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并将医改工作纳入区县党委政府实绩考核,层层压实责任。为主动适应国家机构改革新形势,今年将市医改领导小组并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下设的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就是我们这个小组并没有撤销,并且加强了,并且仍由唐良智市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健康委,这个体制的建立有效的保障了下一步我们医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坚持落实政府责任,初步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2017年9月,全市237家公立医院(含部队医院、国企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结束了60多年“以药补医”的历史。一是降低药价,腾出改革空间。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同时,实施医保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非医保药品联合议价采购,采购价整体降低10.6%,腾出空间用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二是医保配套,不增加患者负担。所有价格调升项目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调增部分医保承担了约80%。如二级医院普通门诊诊察费由3.5元(含挂号费)提高到9元,由医保定额报销7元,改革后患者个人自付下降了1.5元。三是财政兜底,医院补偿精准。“一院一表”测算医院补偿情况,对价格调整补偿率不足90%的医院,财政以“发点球”的形式兜底补足到90%。市、区县两级财政于改革前提前预拨、改革后开展清算,已拿出3.25亿元,全市每家医院的取消药品加成补偿率都达到了90%以上,有效的保障了医院良性运行。改革一年来,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情在线医院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同比上升4.86个百分点。患者负担有所减轻,人均出院费用同比下降6%,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9%。基本实现患者、医务人员和医院“三满意”。
三、坚持强基层,增强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实施区县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全市36所三甲医院中区县有19所,区县医院平均收治病种数达2261种,诊断符合率达96.70%,微创手术占比达18.84%。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基本建成。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1.6%,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今年在彭水、潼南、忠县3个区县开展试点,以实现“医通、财通、人通”为目标,促进医共体内业务整合、财务统一、人员流动。突破现有政策,允许试点医共体内编制调剂使用,以医共体为单位实施医保总额付费、结余留用等。如彭水县通过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团化管理,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达77%。
四、实施薪酬制度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按照“两个允许”要求,实施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创新实行“基础绩效+超额绩效”模式,基础绩效“保基本”,超额绩效以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不低于15%的事业基金后,可用于人员奖励。今年已将试点范围扩大到58家医院。试点医院职工人均年收入提高0.7万—2.4万元。
五、坚持综合施策,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出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不良执业和不合理用药记分管理办法,探索实行“驾照式”记分管理。建成省级医改监测信息平台,接入全市226家公立医院数据,实时动态监测医院改革效果。根据市纪委的统一部署,开展民生监督暨过度诊疗专项整治行动,33种辅助用药采购金额同比下降22%,预计全年节约资金5亿元。53个国家谈判药品(含17个抗癌药品)纳入医保乙类报销,83个进口药品(含抗癌药)降价政策平稳落地,平均降幅达7.38%。深入实施健康扶贫,漂亮人妻去按摩被按中出筑牢“七道保障线”,农村贫困人口住院费用自付比例降至9.24%,并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
各位朋友,医改实践以来,重庆初步实现了人民群众少生病,看的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目标,为健康中国重庆实践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我们也深深地知道,医改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部署,结合我们重庆的具体实践,进一步把医改工作做好做实。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重庆医改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谢谢大家!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新闻网络处副处长
成义
下面有请重庆市忠县县长江夏介绍重庆市忠县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做法,大家欢迎。
重庆市忠县人民政府县长
江夏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11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忠县召开医改典型经验专题新闻发布。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忠县县委、忠县人民政府和102万忠县人民,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忠县2014年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来,围绕“医通、财通、人通”改革目标,探索“纵联横合”医共体建设,连续4年基层首诊率保持在68%以上,县域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基本实现居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一、纵向联动一体化
组建县域2大医共体,明确权力、责任、负面“三清单”,通过人才、学科、管理等“八联”,提升县、乡、村医疗服务能力。一是壮大县级龙头。无偿划拨县人民医院180亩、县中医院75亩建设用地,投资9.6亿元,按“三甲”标准新建人民医院。与北京301医院、重医附一院、市中医院等三甲名院联盟,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引入肿瘤介入、冠脉造影等技术20余项,县域内疑难、危重病症救治率较改革前上升4.6%。县人民医院获评“全国卫生计生先进集体”、“全国平安医院”等殊荣。二是强化乡镇枢纽。基层以医防融合为重点,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明确中心卫生院片区指导、督导职能定位。投入2.1亿元,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医疗设备设施1897台。建成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11个,重点、特色专科16个,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三是筑牢村级网底。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全覆盖。配备中医理疗等基本设备960余套。“四个一批”优化村医结构,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到62%,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二、横向整合集团化
整合基层医疗机构人、财、物资源,构建“两池四库”,推进“八统一”集团化管理,实现“三通”。一是医通。建立业务督导、药械招采、信息应用、医防融合、设备调配等制度,实现基本医疗、健康教育信息管理“一张网”,优化资源配置“一本账”,基药采购“一平台”。累计双向转诊5653人次,下转年增长率10%以上,大病转诊率达95%。二是财通。筹集资金1000万元,构建“资金池”,统一财务核算,资金使用科学化。构建“项目库”,规划建设规范化。组建“专家库”,绩效评估考核精准化。三是人通。建立“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的机制,构建“编制池”,调剂编制128个。构建“职称库”,规范职称申报、评聘、管理,发挥职称激励导向。
三、运行管理规范化
突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三大核心,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的目标。一是维护公益性。采取规范医药收费行为、严格处方点评等八项措施减轻就医负担。明确102种不轻易外转和100种下转病种,倡导65种疾病门诊不输液,门诊输液比例下降15%;医疗服务收入占比38.32%,较改革前上升6.32%。制定10元—200元不等的菜单式个性化服务包,累计签约服务25.2万人,个性化签约服务人群6031人。设立2500万健康扶贫专项经费,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救助结算制度,个人住院或特病门诊自付费用5000元封顶,累计救助8247人次、1998.92万元。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开展远程诊疗1.2万人次。二是调动积极性。建立职工岗位绩效工资、院长目标年薪、动态调整等“三制一控一考核”绩效薪酬机制,人均工资年均增长9.5%以上,县级医院院长年薪提升至36万元。设立基层医疗机构特殊人才津贴、全科医生岗位津贴。引进县外紧缺型人才31名,研究生42名。实施“三名”工程,评选名医12人,名医院4所,名院长2人,成立“名医生工作室”7个。三是保障可持续性。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院章程,充分保障医院内部自主经营管理权、用人招人权、收入分配权。建立“定向+专项+兜底”财政保障机制,累计投入资金17.2亿元。建立“总额预算、结余调剂、合理超支分担”医保资金使用机制,按病种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30%的住院病人。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务院医改秘书处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的改革任务和路径,推动“纵联横合”医共体持续健康发展,让老百姓从医改中获取更多实惠。
谢谢大家!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新闻网络处副处长
成义
下面有请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区长李哲介绍他们的做法。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记者朋友,很高兴能够参加本场新闻发布会,也很荣幸能够在这里跟大家介绍我们的主要做法,更有幸能够分享全国的医改先进经验。盐湖区按照山西省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顶层设计,遵循“可持续、可复制”“患者满意、职工满意、政府满意”医改目标,我和区委书记共同担任“施工队长”,高位推动“一体化”改革,构建管办分开、区乡一体、以乡带村、城乡联动的基层医疗服务新体系。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在体制上破立并举。打破部门壁垒,成立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由财政、人社、发改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政府直接履行办医职责。打破医疗机构独立设置、各自为政,组建唯一法人的医疗集团,实现目标同向,卫计部门将人财物整体移交,转换职责,通过更大地放,实现更好地管。延伸改革链条,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将村卫生室纳入改革范畴,村医实行聘用制,为他们缴纳养老、医疗等四种保险,稳定了队伍,兜牢了网底。
二是在机制上精准绣花。医管委制定医疗质量、安全、运行和公益性的年度综合目标,出台量化奖惩办法,建立数字化评价体系,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卫计部门整合监管职能,采取信息化、记分制、双随机多种方式,进行动态的全行业监管,医疗集团采取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实施规范化、精细化现代医院管理。采取专家派驻、团队巡诊、家乡医生故里行等多种方式,下沉优质资源。建立培训基地,轮训轮岗,订单式培养,推进同质化服务。在编制方面,我们采取县管乡用,集团统一招聘、科学配置。聘任一名编制外同志为医疗集团副院长,公开选聘两名村医为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人。同时,我们对管理层实行年薪制,医务人员“量加质”的薪酬绩效,激发内生动力,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在格局上优化联动。我们与运城市三甲医院建立了医联体,构建市、区、乡、村四级医疗服务保障网。以区人民医院为中心,设立2个医疗副中心,3个急救分站,构建黄金半小时圈。明确了区乡村功能定位,制定分级诊疗目录,区人民医院重点做好急危重症救治,乡镇卫生院承担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医疗诊治,村卫生室做实基层首诊、基本公卫。同时,我们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采取1+1+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利用健康一体机,进村入户,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及健康管理服务。打造区域智慧医疗服务平台,信息化助推一体化,建立集团的数据中心,通过医疗、公卫、健康、医保、内部管理5个平台,集团内互联互通,健康档案、医技检查、住院病历共享共用;通过心电、影像、会诊、超声4个远程中心,实现就近检查、医院诊断、基层治疗。
四是在发展模式上向两端延伸,实行医保总额打包付费以后,根据总额的90%分解到月,实时拨付,激发了下沉优质资源、控制医疗费用的内生动力。随着医疗质量的提升,我们把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融合,向治病加防病进行转变。在乡村发挥主阵地的作用,实施精准健康教育,利用健康教育大处方、电视专栏、健康讲座等方式,在各村开展健康小喇叭,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预防能力。同时,我们共享医疗资源,发展康养事业,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14个村卫生室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融合发展。4个乡镇卫生院探索建立康养中心,设立临终关怀病房,推动医养结合。
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以来,全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成为“一家人”,各部门协同发力拧成“一股绳”,区乡村明确功能定位下活“一盘棋”,信息化互联互通构建“一张网”,全体医务人员目标同向上下“一条心”。医疗卫生基层服务能力、医疗服务量、群众满意度得到了“三提升”;门诊费用、自费比例、间接成本实现了“三下降”。在医改的实践中,我们也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将借鉴咱们全国的先进典型的经验和做法,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完善,把我们的一体化改革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新闻网络处副处长
成义
下面有请河南省焦作市政协副主席陈湘介绍河南省焦作市实行“两定制兜底线”,打造健康扶贫新模式的典型经验做法,大家欢迎!
河南省焦作市政协副主席
陈湘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很荣幸为大家介绍焦作市实施“两定制兜底线”,打造精准健康扶贫新模式的一些做法和成效。焦作市总人口375万人,贫困人口8.6万人,因病致贫占45.5%,因病致贫成为扶贫攻坚的硬骨头,为了彻底解决因病致贫这一政府扶贫工作的难点和基层群众生活痛点的问题,2017年7月,焦作市探索建立“两定制兜底线”精准健康扶贫新模式,服务保障贫困群众预防好疾病,控制住慢病,看得起大病,有效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负担。
一、做法
(一)定制医疗服务方案,确保贫困群众看得好病。
一是精准定制,因人施策。强化扶贫对象信息化管理,逐人建立健康档案,发放优诊证,分类建立大病专项救治、慢病管理和健康促进台账,落实健康扶贫优诊制度。
二是实施“两化七免一促进”,强化预防,管控慢病。推进农村贫困地区村卫生室标准化,190个贫困村卫生室全部达标。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性化,为贫困人员提供慢病管理、疾病诊治、医疗随访、健康指导等服务。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签约一名贫困群众,每年补贴团队15元,贫困群众签约率100%,实施以七免为主的贫困人口健康普惠政策,免费为60岁以上贫困人口体检,为罹患糖尿病、高血压、严重精神障碍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等。围绕贫困人口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健康促进,举办义诊,发放药品,宣传讲座,提升其健康素养,推动“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转变。
三是因病施策,实行医疗服务定制。对罹患大病贫困人员实施“三确定一救治”,结合每人病情,确定医疗机构,确定医疗团队,确定诊疗方案,组织医疗救治。罹患9种大病422人已全部定制诊疗方案开展救治。
(二)定制医疗保障方案,确保贫困群众看得起病。
实施“三重医保”:一是基本医保。实行全民参保计划,困难群众医保参保率100%。对缴不起参保费的困难群众,由政府帮助缴纳。基本医保最高报销额度15万元。
二是大病保险。参保群众住院治疗合规医疗费用,经居民基本医保按规定支付后,个人累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超过大病保险起付线部分,由大病保险资金按比例分段支付。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50元,投保费用从基本医保基金中划拨,最高报销额度40万元。
三是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由政府出资,人社部门管理,商业保险公司经办,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90元,省市县财政按3:3:4比例承担。对困难群众患病发生的住院合规医疗费用按比例分段报销,报销额度上不封顶。焦作市2016年探索的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在全省得到推广,入选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
(三)实行社会救助兜底,守住贫困群众医疗底线。
实施“三重救助”:一是民政医疗救助。贫困人口就医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报销后的合规医疗费用,民政救助最高2万元。二是慈善医疗救助。慈善组织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帮扶救助。三是医疗保险托底救助。对贫困人口医疗费用给予扶持,筹资标准人均140元,市县财政按2:8比例负担,实行合规费用托底再救助。
经过医疗服务、“3+3”医保托底救助两项定制的帮扶,仍未有效解决实际困难的贫困群众,纳入低保兜底线范围。
二、成效
一是降低了因病致贫率。全市因病致贫人数由2.69万人,减至目前的1.67万人,减幅37.9%。二是做到小病不出村。村医服务能力提升,免费为贫困群众提供健康管理或体检2.5万人,群众小病就近即可解决。三是实现大病不返贫。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托底救助贫困人员16238人次,医疗总费用3264.36万元,报销率达90.5%。人均报销4234.77元,人均救助费用482.39元,高于现行3208元的脱贫标准线。因病致贫群众文某,患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医疗费用33198.68元,其中合规费用30660.67元,经医保定制报销26650.1元后,剩余4010.57元合规费用给予托底救助,个人负担费用2538.01元,个人实际负担比例7.64%。
“两定制兜底线”健康扶贫模式的建立,完善了贫困人口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体现担当尽责,将全面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新闻网络处副处长
成义
下面有请青海海东市副市长袁波介绍青海省海东市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典型经验做法,大家欢迎!
青海省海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袁波
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海东市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国家卫生健康委提供这么一个平台,给我们介绍我们海东市医改工作的情况。下面就我市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典型经验,做一简要介绍:近年来,海东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深化医改工作的总体部署,以互助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为动力,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目标,推动医改由易到难渐次突破,蹄疾步稳不断深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注重顶层设计,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
加强政府财政保障力度。2017年以来投入5.2亿元,加强市、县人民医院业务用房、大型医疗设备配备,将市、县公立医院人员经费财政拨款比例提高到80%以上,离退休人员工资全部由财政负担。
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市、县级均构建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框架,制定医院章程,全面落实医院独立法人地位,赋予院长经营管理自主权,实行了总会计师制度。
推进薪酬制度改革试点。落实“两个允许”精神,目前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绩效收入较改革前增长60%。实行院长年薪制,目前我们院长最高的年薪是32万元,院长的年薪的资金全部由财政负担,根据目标责任考核结果进行兑现。
二、注重学科建设,着力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我们加强医院学科建设,积极开展“三新”技术。全市共建成省县共建和市级临床特色学科37个,积极建设二级学科,提高三四级手术能力,获得省级“三新”项目220余项,多项技术填补了我们辖区的空白,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6.4%。
三、注重县域医共体建设,着力提高整体诊疗能力
做实做强县域医共体。海东全市组建医共体11个,覆盖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制定《医共体章程》等10余项制度,明确主体医院与成员单位管理体系,权利和义务等,确保医共体有效运行。
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市、县级均建立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基地,累计培训150余名,推广适宜技术30余项,建成乡镇卫生院中医馆103个,覆盖96%的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加强对口帮扶工作。县级公立医院与省内外三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的全覆盖,以柔性引进的方式引进专家近60名,提升了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我们也积极利用无锡市东西部协作项目,投入4000万元用于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升村卫生室医疗设备水平和村医的业务能力。
四、注重科学控费,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市、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财政每年补助市、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资金近3000万元,累计减轻患者负担2.5亿元。
完善医院绩效评价制度。建立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院长绩效考核制度,将次均费用、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等重要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各项资金补助的依据。
五、注重内部管理,强化医疗服务行为监管
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基本医保、大病医保、民政医疗救助实现“一站式”结算,县域医共体内乡镇中心卫生院均开通了远程会诊系统,促进了牵头医院服务和技术的双下沉。
规范诊疗行为。市、县公立医院健全学科委员会,推行以服务数量、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等为指标的医院内部管理绩效考核办法,以考核结果计发绩效工资,规范诊疗行为。
强化内部管控措施。建立医疗总费用合理增长控制制度,公立医院通过实行处方点评、病历评审等措施,严格奖惩,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全市总费用增幅为3.7%。
改革只有进行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下一步我们既要积极进取又不能盲目冒进,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要打好“三医”联动的“组合拳”,又要下好综合改革“一盘棋”,不断增强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以综合医改工作的实效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谢谢大家!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新闻网络处副处长
成义
下面有请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副市长钱秀梅介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的经验做法。
宁夏自治区银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钱秀梅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借此机会,我代表银川市人民政府向莅临新闻发布会的各位同仁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同时也感谢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宁夏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向各位介绍银川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情况。
近年来,银川市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以医疗体制改革和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做出了积极探索,形成了符合中央要求、契合基层实际、顺应群众需求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呈现出良好前景。
一、以问题为导向,优化居民就医全流程
以老百姓的需求和基层一线的需要为导向,着力解决居民群众看病就医痛点、难点。建设居民就医共享互联平台,通过居民电子健康卡,推行门诊、床位和大型设备检查的精准预约。建设银川市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处方审核流转平台,提供电子处方、处方审核、药品比价、第三方配送和慢性病续方等功能,实现药品的充分竞争同时为就医患者购药带来便利。通过银川市家庭医生电子签约服务平台,探索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新模式,建立家庭医生与上级医院的支持互动机制,促进慢性病工作重心下移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分级诊疗推进困难、家庭医生获得感不高的问题。
二、坚持模式创新,高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
运用互联网+思维,改变和补充传统的医疗模式,把存量的医疗资源高效的利用起来。向上聚集国内北上广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建设全国专家会诊中心,解决本地疑难杂症的会诊和外请手术等问题;向下依托银川市属医疗卫生资源,建设“银川在线互联网门诊”,实行中级以上专科医生在线24小时排班,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随时可实现与上级医疗机构专科医生的远程会诊,在其指导下解决患者疾病,不能解决的可在线实现双向转诊。同时联合第三方互联网企业建设了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互联网+”专科领域诊疗中心,提升银川市区域内专科诊疗水平。
三、建立共赢机制,实现多方共赢促发展
坚持和第三方平台合作,设计长期运营的商业模式,不额外增加老百姓负担、不增加医保费用、不虹吸基层病人,有效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同时促进上级医院发展。建立利益分配机制,统筹兼顾,实现政府少投入,医保资金高效运转,政府配置医疗资源能力得到提升。制定了《银川市远程医疗服务收入分配办法(试行)》,充分调动远程医疗各方的积极性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严格执行提出远程医疗服务的邀请方的物价收费标准,进一步推动建立远程医疗运营的长效机制。
四、整体规划设计,实现区域医疗同质化
加强互联网医院建设,银川市现有25家互联网公司取得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备案注册的医生总数达2万余名,累计服务患者900多万人次,其中银川市患者105万人次。宁夏电生理诊断中心、银川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等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服务,为近2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民营医院和省外医院累计完成25万份心电图、6.7万份影像片的远程诊断。2018年4月银川市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并率先在全国出台了《银川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等10余个配套政策,对互联网医疗行为,从事前提醒、事中控制、事后追溯三个方面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自动在线实时监管。
五、低成本可复制,助力国家级示范区创建
银川市坚持打造适合本地实际的低成本、可复制、高效率、高满意度、多方共赢的远程医疗健康服务模式。通过第三方互联网企业与实体医院合作,拓展医疗健康业务,医疗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流程,实行医疗服务合理竞争,为患者提供远程诊疗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能力。基层医生得到赋能,能力和水平得以提升。在群众、医保、各级医生、各类医疗机构和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等要素组成的互联网医疗体系中,明确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根本思路,实现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就医的便捷性,并节约医疗费用,让群众满意。